南京肖像雕塑:沈應平,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所以他也有著堅強的性格意志,在他身上可以用兩種來形容他,特別不怕苦和特別能戰斗。在學生時代他敢于去接和完成超大的雕塑創作任務。他的膽量讓當時好多老師和學生欽佩!在美國的多件優秀作品的展出,被媒體報道說更讓人覺得他優于同齡人,比他們都早出道。近期走進他的創作小天地,習近平、奧巴馬、普金三個人,人人知曉,人人都見慣了的偉人像,極大的吸引了我的眼球。要知道越是偉人,越是公眾人物,最難創作。最難去塑造、表現,因為人人都有評判的資格和標準。可沈應平就是不知害怕,勇敢的去塑造了、熱情如火的去表現了、處理了……跟當年作品仲老師一樣,照樣的達到了神形兼備,具有偉人的思想品格、行為經歷、民族特性、性格特微等表現得栩栩如生。且其對形體結構空間、對表現對象典型動作、神態把握、處理得更加成熟。
近期他選擇雕塑創作中的難題 - 人物肖像。不少人還是最不易討論和發揮的胸像,作為他的主攻目標。并立志向世界一流挑戰,很讓我為他叫好!
確實學生時代的碩士研修班畢業創作 - 仲老師,今日見了還是讓人叫好,真像、真像!這真像就是達到了神形兼備。
我為沈應平的膽識,苦干叫好!我為沈應平不斷的出好的肖像雕塑作品叫好!
南京肖像雕塑起源于歐洲,最著名的以50年代前蘇聯衛國紀念雕塑為主。在我國六七十年代以《毛澤東》偉人像為主,出現了一批優秀而杰出的肖像雕塑家。這批雕塑家年齡都在57歲至90歲之間。肖像雕塑屬于世界級的文化遺產,當代藝術對傳統雕塑沖擊很大。在我國隨著現代藝術擴展,多數藝術家都在打造自己現代藝術的小天地,許多雕塑家都在忙活著城市雕塑上……近年來我
國高等院校教育由于擴招,教學質量明顯下降,雕塑精英人才越來越少,傳統肖像雕塑面臨著人才脫節的危機。現在已到21世紀,中國傳統雕塑藝術需要大量雕塑人才能來繼承,而我們這些四五十的雕塑人應該承擔起傳統雕塑文化遺產這樣的歷史重擔!
現代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思想、國民意識形態和綜合素質都在提高,傳統的紀念肖像已不適應我國的形勢,探討新的藝術形式,尋找新的肖像創作手段,已是我們中年雕塑人的責任所有。主要特破要點如下:
1、肖像展示場地的改變。傳統肖像一般存放在公墓、紀念館。現代肖像雕塑一般存放在主人現代的豪室,以增加室內環境藝術氣氛,緬懷少年、青年的英姿風采,是一件“高大上”的藝術作品,具有較高的雕塑藝術作品收藏價值。
2、創作形式的改變。傳統肖像雕塑大部分是以頭型為主,現代肖像以人物的常用動態為主,(可以是半身、大半身、全身的人物姿態),表現出生動活潑的人物形象。它需要雕塑家非常扎實雕塑基本功和高超的形象敏感能力,還需要具備較高的文化藝術修養和生活閱歷。
3、創作對象和主題的改變。大家知道,傳統肖像的創作往往體現革命烈士的英勇和臨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現代肖像雕塑以塑造活生生的人民大眾為主(含在世的偉人、著名的企業家、名人和普通的百姓)。現代肖像是表達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身份特征,以生活有趣的情調為主。
在未來眾多的雕塑公民和同行們一起努力,為了南京肖像雕塑更多的走向百姓,走向民眾,在雕塑這個市場上更好的開拓、在中國更好的為肖像雕塑的藝術做更多奉獻。
上一條: 南京雕塑設計【紫竹蓮】鍛銅浮雕的工藝
下一條: ?中國雕塑與設計共存之因